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
构建“1+4+1”体系上好急救教育课
为深入实施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-2030年)》,在山东省青岛市红十字会大力协助下,经过三年大量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,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内应急救护基地为依托,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、线上与线下、课程与专业、学校与社会四个维度,将各类急救技能大赛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试金石,构建了“1+4+1”急救教育体系,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学校急救教育新模式。学校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急救技能比赛中获奖,2024年获评“青岛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先进单位”称号、2025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。
高标准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基地
为积极推进急救教育工作,针对高校急救培训普遍存在的“短效化、单一化、覆盖窄”等问题,学校对照《山东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标准》,以空乘实训基地为依托,建设校内应急救护培训基地,并组建了由红十字会认证的应急救护师资、医务人员及外聘专家组成的强大教学团队。2024年9月,基地获批“青岛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”,成为青岛市非医学类院校首家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。基地自建成以来定期组织培训,已组织各类培训20余场,2000余名师生考取救护员证及心肺复苏(CPR+AED)培训证书。2025年1月“王丰田”应急救护名师工作室获青岛市红十字会授牌。
坚持四个维度的深度融合
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。学校倡导急救教育“走入学习、走入生活、走入场景”。在急救培训课程设置上,坚持理论与实操按1:1进行设置,倡导“带入式”授课模式,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和动手操作,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,提升培训的兴趣和成果。
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。线上,通过清华慕课、“关爱生命,救在身边”教育平台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。线下,将急救教育纳入《入学教育手册》,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将急救意识的种子悄悄种下,并通过急救教育类公选课、“第二课堂”专家讲座、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等活动,深度普及急救教育。
坚持课程与专业相融合。学校积极开展行业调研,契合行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,指导空中乘务、国际邮轮、旅游管理、民宿管理等专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,增加急救课程模块,推进急救知识和技能训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。如在空中乘务专业,将客舱救护课程纳人核心课程体系,并作为岗前考核的重要内容,显著提升了空乘人员应对典型特情的处置效能。通过持续优化课程结构,学校正推动形成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生态。
坚持学校与社会相融合。学校积极拓展与各级医院、红十字会和卫健部门合作,邀请急救专家入校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,提升医务人员和校内培训师资的急救素养和能力。学校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下,先后有12位教师获得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;参与承担了李沧区校外教育机构急救培训、区公益性岗位培训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急救专题培训。
以赛促学检验教育成果
学校倡导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,自2023年起每年举办校内急救技能比赛,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急救技能大赛。2023年,学校学生在第三届全国院校民航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复赛荣获“机上急救实操考核模块”二等奖。2024年,学校学生在多个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,在山东省“技能兴鲁”职业技能大赛——航空乘务员(民航空中服务)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机上急救实操比赛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1项,在青岛市“青建杯”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荣获高校组团体总分第三名、心肺复苏(CPR+AED)个人单项第一名,在全省学校急救技能大赛以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荣获高校甲组(非医学类)一等奖。大赛的优秀选手又作为“学生导师”参与到急救培训中,充分发挥了同伴教育的优势,在校内形成了“传、导、帮、带”良好风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