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参赛展台
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东(右三)现场指导参赛工作
学院获得3金5银
学院参赛队获得优异成绩
学院参赛队获得优异成绩
学院获得团体金牌
学院获得单项金牌
单项金牌作品
本网讯 6月4—5日,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在北京成功举办,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33个烹饪代表队和20个创业代表队共300多人,为赢得最后的锦标展开了激烈的角逐。我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东带队、烹饪学院院长王振才任领队,组建两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此次大赛。我院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素质赢得大奖:荣获团体金奖、团体银奖各一枚;熊文萍同学的《果脯绣球海派酥》、侯鹏同学的《半岛风情六味碟》获得了面点、冷菜2枚单项金奖,胡兴军同学的《秋韵菊花里脊肉》、左孝晨同学的《琴屿香瓜蒸燕菜》、杜秀丽同学的《水晶澄粉闹虾趣》、吴玉川同学的《半岛印象六味碟》获得面点、热菜、冷菜4枚银奖,共夺得3金5银,在所有参赛院校中名列前茅。
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是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,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、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。作为餐饮业未来人才最集中展示的舞台,本次大赛得到了教育部和中国烹饪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教育部原副部长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,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赵亮宏,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等领导嘉宾专程出席并观摩本次大赛。
本次大赛以“文化创意、环保低碳、食品安全、社会应用”为主线,注重菜品创新、技术创新,鼓励学生开拓思维,培养其低碳环保意识,突出食品安全教育,激发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实际需求的竞争能力。各参赛队由指导老师1名、在校学生5名组成。每队设计一份主题明确的宴席,在4个小时内现场制作完成宴席中不少于8道热菜、6道凉菜、2道面点,并就所设计的宴席主题、设计理念、创新思想、菜品风味特点及营养搭配等作现场解说与答辩。经由来自北京人民大会堂、钓鱼台国宾馆、北京饭店等单位的中国烹饪大师和专业院校老师组成的评委团评审,最终产生大赛的各类奖项。
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参赛工作,选拔精兵强将成立了大赛工作小组,学院多次召集相关人员会议,动员和组织赛前准备工作。学院党委书记纪家胜、院长杨民刚、党委副书记于敏、常务副院长张志东等领导同志分别到烹饪学院指导训练工作,看望备赛师生,要求要将此次参赛作为展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平台,作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契机,竭尽全力,认真准备,确保圆满完成参赛工作,
烹饪学院按照学院的总体要求,高度重视,精心准备,在认真研习《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实施方案》等文件的基础上,确定了参赛主题和方向,选拔了综合素质高、专业技能好、创新意识强的参赛队员,组建了由王振才、孟宪起、王志兴、王桂云等多位大师在内的专家团队。王志兴老师、李军老师各任一支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。经过尽2个月的集中培训,我院参赛队伍在大赛现场展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。
2007年创办的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,已分别在武汉和扬州成功举办了两届,现已成为全国专业院校广泛参与的两年一届重大专业赛事。大赛在引导我国高等烹饪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发展、交流各院校专业教学经验、展示教学成果和师生风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,受到了各院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,在餐饮行业和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。
我院烹饪学院凭借扎实的办学基础,经过近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,各方面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。烹饪学院现有中国烹饪大师8人,中国烹饪名师1人,山东省烹饪大师4人,青岛市烹饪大师11人,山东省面点状元1人,青岛市烹饪技能状元1人;国家级和省级营养配餐考评员3人,国家级中式烹调考评员4人,省级中式烹调考评员8人;现有1个省级示范专业、1个省级特色专业、1门省级精品课程;2010年学院投资500余万元按照国际顶级标准,升级改造了烹饪学院教学实训设施设备,为烹饪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;烹饪学院结合人才培养需求,大力推行“教学做一体”,探索形成了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规律的“1+1+1”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“师徒制”授业模式;烹饪学院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九所,开展社会服务和技能培训,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;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,与韩国湖南大学、彗田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,在学生互换、课程互置、教师交流等方面,取得了较大成绩和突破。
此次比赛成绩的取得,展现了我院烹饪专业群多年来所取得的办学成果,彰显了我院大学生的良好风采,为学院赢得了荣誉、传播了美名、扩大了影响。